三味园范文网 导航

国企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应防止六个方面不良倾向

三味园范文网 2024-11-26 00:23: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报告中着重强调:“我们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每名党员干部都应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开始,不断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纠正自身错误、维护党的团结、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有力武器。为保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质量和效果,大家在学习了实践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尤其应注意防止六个方面的不良倾向。一是注重政治性,防止批评庸俗化。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勇于批评各种不良现象。而不能从个人利益或小集团利益出发,为谋取个人私利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只有这样,批评与自我批评才有坚实的思想根基。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真诚的同志式批评,能够帮助我们打扫思想灰尘,认识和改正缺点错误。这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对领导干部个人的成长都是有益无害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重点围绕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进行,而不能舍本逐末,纠缠细枝末节,使批评陷于庸俗化。

  三是注重建设性,防止批评破坏性。批评的目的在于帮助同志改正错误,促进工作,而不是为了打击报复,制造矛盾。因此,在批评时应当注意方式方法,力求达到既指出问题又不伤和气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批评时要有建设性,既要指出问题所在,也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通过建设性的批评,使被批评者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从而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共同进步。同时,批评还应遵循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批评是为了更好地团结,而不是为了分裂。在批评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对同志的尊重和理解,避免使用过激的语言和态度,确保批评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四是注重针对性,防止批评泛化。批评与自我批评应当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不能笼统模糊,泛泛而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工作方法。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深入剖析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批评具有针对性,真正触及问题的核心,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针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问题,批评的方式和力度也应有所不同。对于那些思想认识不高、工作能力不足的同志,应当以教育引导为主,帮助其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对于那些存在严重错误和违纪行为的同志,则需要严肃批评,必要时还要采取组织措施,确保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五是注重平等性,防止批评等级化。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党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有效手段。因此,无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每个党员都应当平等地参与批评与自我批评,没有例外。上级对下级的批评应当坦诚相见,直言不讳,下级对上级的批评也应当敢于直言,不畏权势。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形成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批评与自我批评还应当体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确保批评的客观公正。在批评过程中,应当鼓励和支持党员发表不同意见,允许批评者和被批评者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集思广益,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六是注重持续性,防止批评一阵风。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只有将批评与自我批评融入日常工作中,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机制,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为此,各级党组织应当建立健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应当加强对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质量和效果。对于那些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表现突出的同志,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那些敷衍塞责、走过场的同志,则应当严肃批评,督促其改正。通过这些措施,使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成为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

  总之,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政治性、启发性、建设性、针对性、平等性和持续性,防止批评庸俗化、粗暴化、破坏性、泛化、等级化和一阵风等不良倾向,努力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质量和效果,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企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应防止六个方面不良倾向 》,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
链接地址:http://m.sanweiyuan.com/news/2254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三味园范文网 m.sanweiyuan.com

友情链接: 华博范文网 妙笔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