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园范文网 导航

某市关于加强法治乡镇(街道)建设的意见

三味园范文网 2024-12-03 00:46:28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法治建设工作部署和XX市XX届XX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牢固树立“治未病”理念,着力深化基层依法治理,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根据省委依法治省办有关法治建设系列安排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法治乡镇(街道)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法治乡镇(街道)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加强法治乡镇(街道)建设的重要意义

  乡镇(街道)处在国家政权体系最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根基和制度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同人民群众的接触最经常,联系最直接,交往最广泛。法治乡镇(街道)是法治某市的重要基础,乡镇(街道)法治建设水平决定着全市法治建设整体水平和整体进程,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全市法治建设成果的获得感和认可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市各级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市乡镇(街道)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短板。部分领域的法治建设还较为薄弱,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应对复杂社会矛盾和新兴社会治理挑战时,基层法治建设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还需加强。因此,加强法治乡镇(街道)建设,不仅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各级各部门务必深刻认识法治乡镇(街道)建设的重要性,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增强法治乡镇(街道)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2. 加强法治乡镇(街道)建设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贯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要求,完善法治乡镇(街道)建设体制机制,增强乡镇(街道)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提高基层制度建设质量,规范乡镇(街道)权力运行,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公信力和执行力,为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具体来说,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法治意识,提升法治能力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乡镇(街道)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定期开展法治专题培训,特别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培训,确保其在决策过程中能够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同时,利用各种平台和载体,广泛开展面向群众的法治宣传活动,提高全民法治素养,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2. 建立健全法治培训机制。建立和完善法治培训长效机制,确保乡镇(街道)机关工作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法治培训。通过案例教学、现场观摩、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提升工作人员的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

  (二)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

  健全基层法治建设制度体系。结合乡镇(街道)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2. 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权限和程序,规范执法行为,杜绝随意执法、选择性执法等现象。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法律权威和公平正义。

  (三)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效能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积极探索和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推动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格局。通过建立和完善社区议事协商机制,引导居民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管理,提高基层治理的透明度和参与度。

  2. 加强智慧法治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智慧法治建设,提升法治工作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法治信息的共享和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四)优化公共服务,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为困难群体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同时,加大对法律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

  2. 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作用,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加强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

  选优配强法治工作队伍。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标准,选优配强乡镇(街道)法治工作队伍。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充实到法治工作岗位,确保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2. 加强队伍教育培训。建立健全法治工作队伍教育培训机制,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构建全方位法治宣传教育网络。依托党校、行政学院、职业学校等培训机构,以及各类媒体和网络平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法治宣传教育网络。通过举办法治讲座、法治论坛、法治展览等活动,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2. 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结合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创新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例如,针对青少年,可以通过法治课堂、法治夏令营等形式,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针对企业,可以通过法治培训、法治体检等形式,帮助企业依法经营;针对农村,可以通过法治夜校、法治文艺演出等形式,丰富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二)完善法治建设制度,规范权力运行

  制定和完善乡镇(街道)法治建设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法治建设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法治建设有序推进。同时,建立健全法治建设目标责任制,将法治建设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 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法治建设监督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同时,定期开展法治建设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改进和提升法治建设水平。

  (三)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

  推动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通过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实践,形成基层治理的合力。例如,通过法治手段解决矛盾纠纷,通过德治手段弘扬社会正能量,通过自治手段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实现基层治理的良性循环。

  2. 建立和完善社区议事协商机制。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设立议事委员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共同商议和解决社区问题,提高基层治理的透明度和民主化水平。

  (四)优化公共服务,增进民生福祉

  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援助、公证、律师等法律服务机构,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同时,加大对法律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

  2.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途径,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加强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

  选优配强法治工作队伍。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标准,选优配强乡镇(街道)法治工作队伍。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充实到法治工作岗位,确保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2. 加强队伍教育培训。建立健全法治工作队伍教育培训机制,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法治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法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法治建设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2.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法治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法治建设工作,协调解决跨部门、跨领域的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责任落实

  明确责任分工。将法治建设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单位,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确保每项任务都有人抓、有人管。

  2. 加强督查考核。建立健全法治建设督查考核机制,定期对法治建设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将法治建设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大投入保障

  增加法治建设经费投入。将法治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法治建设所需资金得到保障。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法治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机制。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法治建设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法治建设工作条件,提高法治建设的硬件水平。

  (四)营造良好氛围

  广泛宣传法治建设成果。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广泛宣传法治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法治建设的良好氛围。

  2.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通过举办法治文化节、法治文艺演出等活动,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提高全民法治素养。

  四、结语

  加强法治乡镇(街道)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加强法治乡镇(街道)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法治乡镇(街道)建设取得实效,为建设法治某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某市关于加强法治乡镇(街道)建设的意见 》,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
链接地址:http://m.sanweiyuan.com/news/3789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三味园范文网 m.sanweiyuan.com

友情链接: 华博范文网 妙笔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