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副市长,同志们:
集中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然要求,是厚植的执政根基的重大任务。全市各级部门必须进一步提升站位,以高度的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为x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生态和发展环境。今天,我们在此召开x系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暨以案促改工作推进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及省、州、的决策部署,总结前一阶段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对下一步集中整治和以案促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压。
一、肯定成绩,清醒认识当前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自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x系统各单位、各部门闻令而动、积极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效。
一是组织领导坚强有力。x组率先垂范,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各市级领导靠前指挥,各乡镇(街道)、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能够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监督执纪精准发力。纪检监察机关与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挖彻查了一批隐藏在民生领域的腐败案件。根据市监委去年的工作数据,202x年全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数百件,立案审查调查数十起,给予纪处分34人,通过集中整治有效解决了77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99.19万元。这些数据背后,是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的提升。
三是重点领域整治初见成效。各部门聚焦国资国企、工程建设、营商环境、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开展了多轮次的排查和治理。市公安系统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交通顽瘴痼疾整治等方面持续发力,有效提升了社会治安的整体水平和群众的安全感。市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查处并公示了一批涉及食品添加剂滥用、进货查验制度不落实的典型案件,守护了市民“舌尖上的安全”。这些工作的扎实推进,为我们深化整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剖析形势,深刻把握集中整治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滋生的土壤依然存在,集中整治工作还面临不少堵点和难点。
一是思想认识仍有偏差。部分单位和少数干部对集中整治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看客”心态和“与己无关”的思想,认为这是监委的事情,没有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有的单位在压力传导上层层递减,满足于开会发文,实际行动跟不上,工作部署“上热中温下冷”。
二是隐形变异问题凸显。随着正风肃纪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由明转暗、改头换面。例如,在工程建设领域,传统的直接插手干预有所减少,但通过“特定关系人”介绍工程、设置排他性招标条件等隐性手段依然存在。在营商环境领域,公然的“吃拿卡要”少了,但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软钉子”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新型、隐性的腐败行为发现难、查处难,对我们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制度机制尚不健全。从已经查处的案件来看,不少问题之所以反复出现,根源在于制度上存在漏洞、监管上存在盲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透明、不规范,为少数“村霸”和基层干部侵占集体利益提供了可乘之机。部分涉及民生领域的专项资金,从拨付到使用的全过程监管链条不完整,存在“最后一公里”的截留挪用风险。制度的“笼子”扎得不够紧、不够密,是导致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四是以案促改深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对“以案促改”的理解和实践还停留在表面层次,满足于开一场警示教育会、通报几个案例、写几篇心得体会。对于案件暴露出的深层次管理漏洞、制度缺陷、权力运行风险,缺乏深入的剖析和系统性地整改,没有真正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后半篇文章”做得不深不实,导致同类问题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反复发生。
......
《在2025年政府系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暨以案促改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内容摘要:各位副市长,同志们:集中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然要求,是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必须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为x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今天,我们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