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课,主题是“以教育整顿铸魂赋能,以规范守护企”。这次课,既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和整训,也是一次全面的业务审视和重塑。当前,全县上下正处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场监管部门作为经济秩序的“守护者”、营商环境的“建设者”,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到市场主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法治的形象声誉,关系到全县的发展大局。因此,开展涉企行政教育整顿,其意义之重大、责任之艰巨、要求之严格,前所未有。我们必须以最高的站位、最实的举措、最严的纪律,投入到这场自我革命中来,确保教育整顿走深走实、取得实效。下面,我围绕主题,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涉企行政教育整顿的极端重要性
涉企行政,是市场监管部门履行法定职责的核心环节,是连接与市场的关键桥梁。抓好这项工作,既是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开展此次教育整顿,绝非一时兴起,更不是形式主义,而是有着深刻内涵、现实紧迫性和长远战略考量的关键之举。
第一,这是深入贯彻法治思想的检验。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其核心要义,在于坚持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我们市场监管部门而言,贯彻法治思想,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我们的每一次检查、每一个处罚决定,都是在向社会传递法治的信号,都是在诠释法治的内涵。如果我们的行为出现偏差,不仅损害的是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更是对法治精神的背离,对和公信力的侵蚀。因此,开展教育整顿,就是要通过系统性、靶向性的学和整改,引导全体人员深刻领会“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论断,将法治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我们的权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确保市场监管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二,这是优化我县营商环境的现实需要。营商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优质的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吸引投资、集聚资源、激发活力的核心要素。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军。环境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企业家的投资信心和发展预期。一个公平、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能给企业带来最持久的安全感。反之,如果随意、标准不一、畸轻畸重,甚至以罚代管、选择性,就会让企业如履薄冰,挫伤其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而我们市场监管队伍,正是打造这块“金字招牌”的“工匠”。这次教育整顿,就是要我们拿起“手术刀”,切除影响营商环境的“病灶”,破除束缚企业发展的“藩篱”,努力营造一个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良好发展生态。
第三,这是锻造高素质队伍的内在要求。打铁还须自身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队伍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了市场监管工作的成效。我们必须正视,当前我县市场监管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法律法规更新迭代迅速,这对我们的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全面从严治向纵深推进,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日益增长,也对我们的和洁自律提出了更高标准。开展教育整顿,就是一次集中的“充电蓄能”和“加油补钙”。它要求我们不仅要精通业务,更要筑牢思想防线;不仅要敢于亮剑,更要善于服务。通过这次整顿,我们要着力解决队伍中存在的“本领恐慌”和“漂浮”问题,打造一支坚定、业务精通、过硬、人民信赖的市场监管铁军,为履行新时代市场监管职责使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二、坚持刀刃向内,精准查摆当前涉企行政存在的突出问题
成绩固然值得肯定,但问题同样不容回避。开展教育整顿,首要任务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只有把问题找准、把根源挖深,整改才能有的放矢,成效才能真实可靠。结合日常监督、案件评查和企业座谈反映的情况,我认为当前我县涉企行政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需要我们高度警惕、深刻反思。
第一个问题是“理念之偏”:重管理轻服务、重处罚轻教育的惯性思维依然存在。有的人员把自己定位为“管理者”,惯于板着面孔、挥舞“大棒”,过程中缺乏耐心、缺少沟通,简单粗暴,追求“一罚了之”。这种“管”的思维,割裂了与服务的内在联系。市场监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规范市场秩序来促进市场繁荣,服务经济发展。是手段,不是目的。有的同志错误地将罚款金额作为衡量工作业绩的指标,热衷于“办大案”“下重罚”,而忽视了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教育引导和帮扶整改。这种重罚轻教的倾向,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经营负担,也容易激化矛盾,损害了部门的形象,与我们服务型的要求背道而驰。
第二个问题是“程序之失”: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的现象时有发生。法治的生命力在于程序的公正。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程序意识淡薄的问题依然突出。有些人员在现场检查中,不主动出示证件,不全面告知权利义务;在案件调查中,取证不全面、不规范,甚至存在瑕疵证据;在文书制作上,事实认定不清、法律适用不准、逻辑混乱。特别是行政“三项制度”的落实仍有差距,全过程记录制度执行不到位,记录仪成为“选择性”装备,关键环节的音像记录存在缺失。,自由裁量权行使不规范的问题也较为普遍,同一种违法行为,在不同区域、由不同人员处理,结果可能大相径庭,这种“同事不同罚”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的严肃性和公信力。
第三个问题是“能力之短”:面对新领域新业态的本领恐慌日益凸显。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迅猛发展,许多新型的、隐蔽的违法行为不断涌现,对我们的能力构成了严峻考验。一些同志知识结构老化,对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知识了解不深,面对网络交易、直播带货等领域的复杂案件,感到力不从心,存在“看不懂、查不透、管不住”的困境。在调查取证方面,惯于传统的现场检查和笔录询问,对于电子证据的固定、网络数据的分析等新型取证手段掌握不够。这种能力上的短板,导致我们在一些关键领域的监管存在盲区和滞后,难以适应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要求。
第四个问题是“洁之患”:纪律松弛、不实等“微腐败”风险依然存在。权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服务发展,用不好就会伤及自身、损害大局。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个别人员身上,纪律规矩的“高压线”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有的不,利用手中的权力“吃拿卡要”,接受企业宴请、收送礼品礼金;有的不公,办“人情案”“关系案”,对熟人或有背景的企业“高抬贵手”,对普通市场主体则“严查重处”;有的不实,工作推诿扯皮,对企业的合理诉求敷衍塞责,服务意识淡漠。这些行为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其危害极大,一颗老鼠屎能坏一锅汤,严重败坏了我们整个系统的声誉,是侵蚀我们队伍肌体健康的“毒瘤”,必须下大力气坚决予以铲除。
......
《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教育整顿专题党课讲稿:以教育整顿铸魂赋能,以规范执法守廉护企》内容摘要: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党课,主题是“以教育整顿铸魂赋能,以规范执法守廉护企”。这次党课,既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和政治整训,也是一次全面的业务审视和作风重塑。当前,全县上下正处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场监管部门作为经济秩序的“守护者”、营商环境的“建设者”,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