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把准投资项目“指南针”——以正确导向引领发展突围
(一)锚定“产业导向”,让项目“接得住、长得大”
(二)坚守“民生导向”,让项目“暖人心、惠民生”
(三)把握“未来导向”,让项目“有潜力、能突围”
二、破解“瓶颈制约”,打通项目推进“中梗阻”——以精准施策扫清发展障碍
(一)攻坚“用地保障”,让项目“有地建、好落地”
(二)破解“融资难题”,让项目“有钱投、能推进”
(三)优化“审批服务”,让项目“快审批、早开工”
三、强化“招引培育”,夯实项目储备“蓄水池”——以多元举措壮大发展根基
(一)精准“招商引资”,让项目“引进来、留得住”
(二)培育“本土项目”,让企业“强起来、能壮大”
(三)谋划“储备项目”,让发展“有后劲、可持续”
四、压实“各方责任”,织密项目推进“保障网”——以协同联动确保工作实效
(一)压实“主体责任”,让“有人抓、有人管”
(二)强化“协同配合”,让“合力强、效率高”
……
县委在全县投资和项目工作专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投资和项目工作专题会,核心是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把投资拉起来、项目抓起来、发展动起来。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项目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更是我们破解发展瓶颈、厚植竞争优势、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抓手”。当前,我县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前有标兵领跑、后有追兵紧赶,能不能抓住投资和项目这个“牛鼻子”,直接关系到今年目标任务能否完成,关系到未来几年发展主动权能否掌握,关系到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能否实现。
XX县上下要清醒认识到,抓投资不是简单的“凑数字”,而是要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投向有潜力、有效益、有前景的领域;抓项目不是盲目“铺摊子”,而是要聚焦主导产业、民生短板、未来赛道,引进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好项目。今天,我重点从四个方面,与大家一起分析形势、找准方向、压实责任,确保全县投资和项目工作走在前列、干出实效。
一、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把准投资项目“指南针”——以正确导向引领发展突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抓投资项目首先要解决“怎么看、怎么想”的问题。如果理念偏了、方向错了,再努力也可能“南辕北辙”。我们必须树牢“项目为王、投资为要”的鲜明导向,把项目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正确的思路校准投资项目的“航向”,让每一分投资都有回报、每一个项目都能见效。
(一)锚定“产业导向”,让项目“接得住、长得大”。产业是项目的“根”,没有产业支撑的项目,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长久。我们抓项目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必须紧扣全县主导产业布局,让项目与产业“同频共振”。要聚焦我县优势产业,比如农产品加工、装备
……略……
推进中的堵点、难点、痛点,拿出“硬办法”“实举措”,逐一破解制约,让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见效”。
(一)攻坚“用地保障”,让项目“有地建、好落地”。土地是项目建设的“第一要素”,没有土地,项目就是“空中楼阁”。我们要创新思路、统筹资源,破解“用地难”问题,为项目落地提供“空间保障”。一方面,要“盘活存量”,对全县闲置土地、低效厂房、废弃矿区等进行全面摸排,建立“存量土地台账”,通过“腾笼换鸟”“二次开发”等方式,让“沉睡的土地”苏醒过来。比如,对停产多年的老厂房进行改造,引进新的产业项目;对废弃的矿区进行生态修复,建设文旅项目或农业产业园,既节约了耕地,又为项目提供了用地。另一方面,要“优化增量”,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优先保障重点项目、民生项目、新兴产业项目的用地需求。要简化用地审批流程,建立“项目用地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避免“多头跑、反复跑”,提高用地审批效率。要做好土地征收补偿工作,坚持“依法征收、公平补偿、妥善安置”,保障被征地群众的合法权益,化解征地矛盾,为项目落地营造良好环境,让项目“顺利拿地、快速开工”。
(二)破解“融资难题”,让项目“有钱投、能推进”。资金是项目建设的“血液”,没有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就会“断档停摆”。我们要拓宽渠道、创新方式,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项目推进注入“资金活水”。一是“向上争”,紧盯国家和省市的政策导向,比如国家支持的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政策,组织专门力量研究政策、包装项目,积极向上申报,争取更多的政策性资金、专项债券支持。要提高项目申报的“精准度”,不搞“大水漫灌”式的申报,而是根据政策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打造“精品项目”,提高申报成功率。二是“向外引”,积极对接银行、基金公司、国有企业等金融机构,开展“银企对接会”“项目推介会”等活动,向金融机构推介我县的优质项目,争取信贷支持。要创新融资模式,比如采用“PPP模式”“特许经营模式”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我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形成“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融资格局。三是“向内挖”,支持本地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行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鼓励企业之间“抱团发展”,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筹集资金,解决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同时,要规范融资行为,防范债务风险,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三)优化“审批服务”,让项目“快审批、早开工”。审批效率直接关系到项目落地的速度,审批环节多、流程长、效率低,会让项目“错失良机”。我们要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水平,为项目审批“减环节、压时限、提效率”。一方面,要“减流程、优服务”,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制度,将项目审批涉及的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环保等部门的审批事项,整合到“项目审批综合窗口”,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避免企业“多头申报、反复跑腿”。要梳理审批事项清单,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环节、证明材料,压缩审批时限,比如将项目立项到开工的审批时间大幅缩短,让企业“少等待、快开工”。另一方面,要“强监管、优环境”,推行“承诺制+容缺受理”改革,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企业作出承诺后,可先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事后再补齐材料,为项目开工“抢时间”。要加强审批后的监管,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既要防止“重审批、轻监管”,也要避免“过度监管、干扰企业”,营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营商环境。同时,要建立项目审批“跟踪服务”机制,安排专人对接重点项目,及时协调解决审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审批“一路绿灯”。
三、强化“招引培育”,夯实项目储备“蓄水池”——以多元举措壮大发展根基
项目储备是投资工作的“源头活水”,没有充足的项目储备,就会陷入“寅吃卯粮、后继乏力”的困境。我们必须坚持“招引与培育并举、增量与提质并重”,既要“走出去”引进外来项目,也要“沉下心”培育本土项目,还要“谋长远”储备未来项目,让项目储备“源源不断、梯次推进”,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一)精准“招商引资”,让项目“引进来、留得住”。招商引资是补充项目增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改变“大水漫灌”式的招商,实行“精准招商、靶向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一是“明确招商方向”,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和未来赛道,制定“招商图谱”,明确重点招商区域、重点招商企业、重点招商项目,比如针对农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对接全国知名的食品加工企业;针对文旅产业,重点对接有实力的文旅开发企业,让招商“有的放矢”。要避免“盲目招商”,不引进与我县产业不符、污染环境、产能过剩的项目,确保招商项目“符合导向、有发展前景”。二是“创新招商方式”,改变过去“坐在家里等客商”的被动局面,主动“走出去”,开展“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活动。比如,组织招商团队到产业发达地区开展专题招商;依托我县现有企业,鼓励其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邀请外地企业家来我县考察,感受我县的营商环境和发展潜力,吸引他们投资兴业。要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开展“线上招商”,通过线上推介、视频洽谈等方式,推进项目对接,打破时空限制。三是“优化招商服务”,建立“招商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对签约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从项目签约到落地、建设、投产,全程跟踪服务,及时解决项目遇到的问题。要兑现招商承诺,对招商引资中承诺的政策、服务,坚决兑现到位,不“开空头支票”,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二)培育“本土项目”,让企业“强起来、能壮大”。本土企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培育本土项目比引进外来项目更具“稳定性、可持续性”。我们要加大对本土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本土企业扩能升级、创新发展,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一是“支持企业扩能”,对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好的本土企业,鼓励其通过技术改造、扩建厂房、增加设备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培育一批“增资扩产”项目。比如,支持本土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新的生产线,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支持本土的制造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提升生产效率,让企业“做大做强”。要为企业扩能提供政策支持,比如在用地、融 ……
《县委书记在全县投资和项目工作专题会上的讲话》内容摘要:目录 提纲:…… 一、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把准投资项目“指南针”——以正确导向引领发展突围 (一)锚定“产业导向”,让项目“接得住、长得大” (二)坚守“民生导向”,让项目“暖人心、惠民生” (三)把握“未来导向”,让项目“有潜力、能突围” 二、破解“瓶颈制约”,打通项目推进“中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