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园范文网 导航

关于中国美育思想起源与产生的探讨

三味园范文网 2024-12-02 01:23:15

  从“先王乐教”到“制礼作乐”——关于中国美育思想起源与产生的探讨

  关于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产生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并没有给予认真探讨,可以说是一直处于自觉不自觉的回避或人云亦云的附会状态。一般认为,《尚书·尧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段文字是关于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最早文献。从美育角度看,这段文字说明:一,舜帝时代已经开始自觉、有意识地设置乐官专掌贵族子弟的艺术教育即“乐教”;二,“乐教”的基本目的是培养“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的健全、完善的人格;三,“乐教”的基本实现途径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态;四,这种艺术形态不仅有美育功能,而且有沟通神人、使“神人以和”的宗教功能。应当说,这段言论体现出一种相当自觉的美育观念。如果它真实可靠,那么中国古代的美育思想早在舜帝时代就已经产生了。事实上,它也确实频繁出现在有关中国古代文艺、美学以及美育思想的论著中,大多数情况下都被当作“信史”使用。问题在于:《尧典》的这段文字很不可靠。郭沫若以为它是战国时代的东西,成于子思之徒,[1]范文澜认为它“大概是周朝史官掇拾传闻,组成有系统的记录”。[2]尽管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尧典》不可能出现于传说中的虞舜时代,这一时代也不可能产生自觉的美育观念。近年,聂振斌先生指出《尧典》的上述文字只能出自汉人之手,“说舜已有了那样精辟的审美理论,则是不可能的。”因为,圣如周公虽然“制礼作乐”,却不见有关于“乐教”的任何理论表述。先秦文献尚没有将“诗”与“歌”、“声”等概念明确区分开来,更没有形成系统的美育理论。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的美育思想完全没有源头。事实上,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中国的美育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并在后世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周公“制礼作乐”的实践,不仅是对先王乐教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一种强化。周公所制定的礼仪制度,不仅包含了对社会行为的规范,更蕴含了对个体品德修养的要求。音乐作为“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仅仅是娱乐,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的教化作用,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礼记·乐记》中就明确提出了“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的观点,强调了音乐和礼仪在维护社会和谐与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周公的这些理念,为后世的美育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美育思想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美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强调了诗歌、礼仪和音乐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孔子认为,通过诗歌的学习,可以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通过礼仪的实践,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音乐的熏陶,可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这种将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美育思想,提出了“养吾浩然之气”的观点,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内心的修养和外在的规范,可以达到人格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荀子则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化性起伪”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通过教育和规范来改变,从而达到美善的境界。这些思想家的观点,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强调了美育在个人成长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后世的美育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到了汉代,随着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美育思想得到了更加系统化的整理和发展。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将自然与人文紧密结合起来,强调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不仅深化了对美育的理解,也为后世的美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东汉时期的王充,通过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反思,提出了“疾虚妄”的观点,强调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他认为,美育应该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通过真实的情感表达和真实的道德实践,才能达到真正的美育效果。这种对真实性的追求,为后世的美育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的兴起,美育思想又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一时期的士人,更加注重个性的张扬和精神的自由。他们通过山水诗、田园诗等形式,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这一时期美育思想的典型代表。他的诗作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这种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为后世的美育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也是美育思想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达到了极高的成就,也在美育思想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杜甫的诗歌则更加关注现实,表达了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白居易的诗歌则注重情感的真挚表达,体现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这些诗人的作品,不仅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遗产,更为美育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宋代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最为发达的时期之一,也是美育思想进一步深化的时期。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对美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观点,强调了知识的积累和道德的修养。他认为,通过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内心世界的修养,可以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这种将美育与认知相结合的思想,为后世的美育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宋代的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美育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载体。

  元明清三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美育思想继续发展和完善。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郑板桥等艺术家,不仅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在美育思想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更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这些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为后世的美育思想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启示。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美育思想经历了从“先王乐教”到“制礼作乐”的漫长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周公的“制礼作乐”,还是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抑或是后来各朝各代的思想家和艺术家,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美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思想和实践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也为现代美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优秀传统,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和发展美育理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关于中国美育思想起源与产生的探讨 》,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
链接地址:http://m.sanweiyuan.com/news/3423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三味园范文网 m.sanweiyuan.com

友情链接: 华博范文网 妙笔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