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园范文网 导航

读《论语》“学而篇”有感

三味园范文网 2024-12-09 10:59:17

  近日,学习了《论语》“学而”篇,有感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细细体悟,此乃“学中三味”。学中第一味:学中寻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讲的是“学乐”,即学习中的乐趣。学习真有乐趣吗?古人曾说:“学海无涯苦作舟”。现实的亲身经历也证明,学习有时是枯燥的、乏味的,在没有学进去的时候,是少有乐趣可言的。要体会学习的乐趣,首先要经历一个非常艰苦的学习过程。对于莘莘学子来说,这叫“十年寒窗”;对于初学者而言,这叫苦修。为什么说很苦,因为这个过程最难熬,既没有学习收获的满足感,也没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这个阶段需要靠戒律、毅力、甚至是肉体的疼痛来约束,才能坚持下去。正因为如此,才有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励志故事,古代圣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激励,以及宋仁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利益诱惑。这个阶段,如同黑暗之于黎明、寒冬之于腊梅,只有咬紧牙关挺过去,经历一番寒彻骨,定有梅花扑鼻香。要体会学习的乐趣,还需经历一个吸收转化的过程。“学而时习之”的“习”,繁体为“習”,《说文解字》中解释:習,从羽,从日,指的是小鸟在阳光下反复地试飞。“习”在这里是指实践,一个人通过不断学习前人的知识,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用理论指导实践,甚至是推陈出新,让前人的思想在我们的手中传承发展,甚至发扬光大,就会产生创新和开拓的满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乐”,在佛道里称为法喜。到了这个境界,学习就会由苦转甜,至少是苦乐参半。读出“学乐”是学习的第一境界,是学习继续深入的前提和基础。

  学中第二味:善交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讲的是学习过程中,要广交朋友,以友促学。“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交友之于为学,犹如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只有通过广泛交友,才能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交友不仅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共同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难题。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个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获得知识上的丰富,还能体验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更是对学习方法的深刻阐述,提醒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要孤立自己,而应善于借助外力,共同前行。

  学中第三味:宽容待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强调的是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保持一颗宽容的心。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但如何对待这些未知,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质。真正的君子,面对自己不懂的问题,不会感到愤怒或羞愧,而是坦然接受,并积极寻求答案。这种态度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心生不满或怨恨。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一颗宽容的心显得尤为重要。宽容待人,不仅能化解矛盾,减少不必要的冲突,还能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工作中,遇到同事或下属犯错时,如果能够给予理解和帮助,而不是一味指责,往往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在生活中,对待家人和朋友,如果能够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苛责,就能增进彼此的感情,使生活更加美好。总之,“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应该努力做到宽容待人,以德报怨,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

  综上所述,《论语》“学而”篇中的“学中三味”——学中寻乐、善交朋友、宽容待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方法和人生智慧,更为我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作为行动指南,不断深化对“学中三味”的理解和实践,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好公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论语》“学而篇”有感 》,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
链接地址:http://m.sanweiyuan.com/news/4838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三味园范文网 m.sanweiyuan.com

友情链接: 华博范文网 妙笔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