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之严在于"爱之深责之切"指出,纪律严明是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修订后的《中国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划好员干部履职用权、行为处事的红线和底线,明确“清单”和“代价”,一旦触碰必定“买单”,任何侥幸“逃单”都是徒劳。加强纪律建设,不仅不会不利于发展,恰恰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讲,纪律规矩的约束是对员干部最大的保护,纪之严在于“爱之深,责之切”,在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只有深入骨子里的严管厚爱,才能使员干部在为人民服务的路上行稳致远,从而不断迈向新台阶、取得新作为、赢得新人生、实现新价值。“严管”和“厚爱”结合,纪律既是“高压线”,也是“通行证”。“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严格的事前监督,胜过遗憾的事后查处,治病“在腠理”而非“在骨髓”,才能真正让员干部少犯错、少后悔。有种错误观点认为条条框框影响自己自由施展,事实上,遵守纪律规矩才是干事创业的最大底气。无数案例证明,员“破法”,无不始于“破纪”。如若监督管理失位、纪律意识匮乏,认为吃几顿饭、喝几瓶酒、收点小东西无伤大雅,但“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久而久之“小节不慎,大节难保”,最终铸成大错、悔之晚矣。如若思想道德滑坡、价值观念扭曲,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造成的决策部署“肠梗阻”,最终影响了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更阻碍了的事业健康发展。《条例》遵循管治的规律,坚持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就是为了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纪律既是“高压线”,也是“通行证”。只有潜心学纪、笃悟知纪、立规明纪、知戒守纪,切实将纪规深烙入脑、铭刻在心、力践于行,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惯,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获得真正的自由。
为进一步强化纪规的学与执行,各级组织应将学了《条例》纳入日常教育计划,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讲座、在线学等多种形式,确保每一名员都能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特别是在关键岗位和重要部门,更要加强学教育,提高员干部的敏锐性和鉴别力,使其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时,能够坚守原则、保持定力。同时,要注重实践运用,通过案例分析、警示教育等方式,引导员干部以案为鉴,深刻反思,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纪律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加强纪律建设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的纪律松弛、散漫等现象,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整治力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完善内监督体系,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监督网络。另一方面,要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对违反纪律的员干部,不论职位高低、贡献大小,都要一视同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通过严格的执纪问责,树立纪律权威,增强纪律约束力,使广大员干部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做到心中有戒、行有所止。
在推进全面从严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各级组织要善于发现和培养那些在遵守纪律方面表现突出的员干部,通过表彰奖励、宣传推广等方式,树立标杆、营造氛围。同时,也要加大对反面典型的曝光力度,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警示全体员干部引以为戒,警钟长鸣。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激发他们自觉遵守纪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纪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共同努力,久久为功。各级组织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工作总体布局,与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遵守纪律,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同时,要加强对基层组织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纪律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纪律建设取得实效,为推进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坚强保障。
最后,加强纪律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践行的宗旨,密切群干群关系,提高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因此,在严格执行纪律的同时,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广大员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了解民意,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扎实的工作和优良的,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加强纪律建设是推进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保持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全体员干部要深入学了,深刻领会纪律建设的重大意义,自觉把纪律挺在前面,严守纪律规矩,勇于担当作为,努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纪之严在于"爱之深责之切"》内容摘要:党纪之严在于爱之深责之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划好党员干部履职用权、行为处事的红线和底线,明确“清单”和“代价”,一旦触碰必定“买单”,任何侥幸“逃单”都是徒劳。加强纪律建设,不仅不会不利于发展,恰恰是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