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园范文网 导航

冼星海与拜卡达莫夫的患难之谊——中哈友谊的历史见证

三味园范文网 2025-04-03

  洗星海与拜卡达莫夫的患难之谊一中哈友谊的历史见证

  “人民的音乐家”洗星海(1905—1945年)家喻户晓,他创作的“黄河旋律”气势恢宏、鼓舞人心,激荡着一代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怀。洗星海的一生短暂而璀璨,尝尽艰辛却始终以音乐为信念,在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有两年半时间与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段友谊也成为中哈友好交往的重要历史见证。

  援助之手

  1938年,33岁的洗星海到达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翌年改任系主任。因《黄河大合唱》的巨大成功,1940年中共中央委派洗星海与袁牧之赴苏联为影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进行后期制作。1941年受战争影响,影片制作陷入停顿,洗星海回国受阻。1942年底,化名“黄训”的洗星海辗转来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当地气温零下30℃,多天没进食的洗星海穿着单薄的衣服,拿着行李箱,背着小提琴,流落在阿拉木图的街头。在举目无亲、贫病交加之际,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伸出援助之手,为他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

  洗星海与拜卡达莫夫的偶遇发生在一次音乐会后。彼时,听众早已散去,拜卡达莫夫发现了衣衫单薄、忧郁深沉,独自一人坐在剧院大厅的洗星海。拜卡达莫夫不由发问:“剧院马上关门了,你怎么这么晚一个人坐......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冼星海与拜卡达莫夫的患难之谊——中哈友谊的历史见证》内容摘要:洗星海与拜卡达莫夫的患难之谊一中哈友谊的历史见证  “人民的音乐家”洗星海(1905—1945年)家喻户晓,他创作的“黄河旋律”气势恢宏、鼓舞人心,激荡着一代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怀。洗星海的一生短暂而璀璨,尝尽艰辛却始终以音乐为信念,在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有两年半时间与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结下了深。

© 三味园范文网 m.sanweiyuan.com

友情链接: 华博范文网 妙笔智库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