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市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
(2025年03月12日)
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以为指导,全面贯彻的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六个春城”建设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春城”贡献力量。
一、主要工作目标
(一) 水环境质量方面
滇池、牛栏江水质保持优良。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分别不低于90.9%(力争达到100%)、88%,不出现劣V类断面。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牵头单位:水处)地下水国控点位V类水质比例控制在25%以内。(牵头单位:土壤处)
(二) 大气环境质量方面
确保空气质量稳步提升,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不超过35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不超过70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以上。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源管理,持续推进工业废气治理,深化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强化扬尘污染控制,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确保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牵头单位:大气处)
(三) 土壤环境质量方面
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强化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利用,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实施重点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全面提升土壤环境管理水平。(牵头单位:土壤处)
(四) 生态系统保护方面
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显著增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推动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建设,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牵头单位:生态处)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 打好蓝天保卫战
持续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重点推进工业废气深度治理,强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源监管,深化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加大燃煤锅炉淘汰力度,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加快工业炉窑改造升级,推广使用高效除尘、脱硫、脱硝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完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扬尘污染治理,落实建筑工地扬尘防治措施,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减少扬尘污染源。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提升大气环境监测预警能力,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二) 打好碧水保卫战
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确保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步提升。加强对滇池、牛栏江等重点流域的综合治理,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农村污水处理水平。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实施地下水污染修复工程,确保地下水国控点位V类水质比例控制在25%以内。
(三) 打好净土保卫战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利用,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负面清单,防止污染地块违规开发利用。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探索适合本地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模式。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提升土壤环境监测能力,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四) 推动绿色发展转型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绿色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提升绿色发展支撑能力。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推动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
(五) 强化生态环境监管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提升监测能力和水平,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实现生态环境管理智能化、精细化。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生态环境责任追究,确保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到位。
三、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区县要切实履行属地责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按期完成。
(二) 完善政策保障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落户,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支持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能力。
(三) 强化监督考核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评价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各区县、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四) 加强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提高公众环保素养,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取得显著成效,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春城”奠定坚实基础。
《某某市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内容摘要:下文整理了《某某市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某某市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相关关键词:生态环境 全市 工作要点,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助你无忧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