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县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独家)
三味园范文网
2025-08-06
2025年全县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推进会讲话稿
(2025年03月17日)
同志们:今天,我们专题召开2025年全县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推进会,旨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工作。过去,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下,我们必须提高站位、真抓实干,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推动XX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深化思想认识,增强攻坚责任感
(一)领悟战略意义,践行绿色理念
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遵循。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贯彻这一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路径。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一系列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如《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要认真学、深刻领会,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二)把握现实需求,明确发展方向
从XX县的实际情况来看,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差距。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影响着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生态环境问题也制约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为XX县的发展腾出空间、积蓄力量。我们要精准掌握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三)强化责任担当,展现积极作为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要树立大局观念,摒弃部门利益和局部利益,以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大局为重。要增强法治意识,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依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要提升科学思维,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践行实干精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确保污染防治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聚焦重点领域,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一)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守护蓝天白云
一是加强工业废气治理。严格管控工业污染源,督促企业安装和使用高效的废气处理设备,确保废气达标排放。推动重点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加强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治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涉VOCs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建立清单,分类治理,减少挥发性有机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二是控制扬尘污染。加强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管控,全面推行“智慧工地”建设,严格落实工地扬尘管控“六个百分百”要求,即施工现场封闭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加大道路保洁力度,增加县城主要道路和重点区域洒水频次和洒水量,减少道路扬尘。
三是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对超标排放的机动车依法进行处罚。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和支持力度,鼓励居民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优化交通组织,减少机动车怠速和拥堵时间,降低尾气排放。
(二)加强水污染防治,确保碧水长流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首先,要强化水源地保护,建立健全水源地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要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对于农村地区,要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技术模式,逐步消除黑臭水体。
要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督促企业完善废水处理设施,实行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作用。要积极开展河湖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措施,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构建健康稳定的水生态系统。
(三)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保障土地安全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其污染治理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人居安全。针对当前存在的土壤污染问题,我们要采取综合措施,系统推进防治工作。一方面,要深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底数,建立动态更新的土壤环境数据库,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要强化农用地分类管理,优先保护未污染耕地,严格管控受污染耕地,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要加强对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制度,确保土地开发利用符合环保要求。对于历史遗留的污染地块,要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治理,逐步消除污染隐患。,要注重源头防控,规范农药化肥使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三、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污染防治成效
(一)完善法规体系,强化法治保障
法律是维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细化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明确责任主体,量化赔偿标准,促使污染者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要加大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形成高压态势,营造不敢污染、不能污染的社会氛围。
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作用,探索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机制,支持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扩大公众参与度,共同维护公共利益。通过法律手段的有效运用,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二)创新监管方式,提升治理效能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生态环境监管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智能化、信息化的监管平台,实现对污染源的实时监控和精准管理。可以借助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大气污染扩散情况,利用无人机巡查非法排污行为,通过在线监测系统掌握企业排放数据,从而大幅提升监管效率和准确性。
要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环境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实施联合惩戒和激励措施,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环保责任。还要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发布环境质量信息和污染治理进展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公信力。
(三)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全民参与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传播绿色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热情。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竞赛等形式,吸引不同群体的关注和参与;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推送环保资讯和成功案例,扩大宣传覆盖面;鼓励学校开设环保课程,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畅通意见表达渠道,倾听民众呼声,回应社会关切。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通过各方协同努力,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