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超级地球破局生命谜题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顾盛宏领衔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首次利用凌星中间时刻变化反演技术,在类太阳恒星的宜居带内发现一颗质量约为地球10倍的超级地球一开普勒-725c。
国际著名科学期刊《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近日发表了这一突破性成果。
那么,这颗超级地球是怎样被发现的?寻找系外行星有哪些主流技术?科学家热衷探索的超级地球,对天文学或行星科学究竟有何意义?1开辟发现“地球2.0”的新通道据新闻报道,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德国汉堡天文台、西交利物浦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组成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首次利用凌星中间时刻变化(Transit TimingVariation,缩写TTV)方法,在一颗类太阳恒星的宜居带内发现了超级地球开普勒-725c。
这项发现是从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中发掘出来的。
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是系外行星探测史上的传奇,在已经确认的近6000颗系外行星中,源自开普勒观测数据的就有3300多颗。
在它的“家族”里,还有成千上万的候选者有待检视。
编号开普勒-725的这颗类太阳恒星距离地球大约2472光年,科学家从其光谱得知,它与太阳相似,也是G型黄矮星,只比太阳略轻5%。
早在201x年,人们通过分析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
《发现超级地球破局生命谜题》内容摘要:发现超级地球破局生命谜题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顾盛宏领衔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首次利用凌星中间时刻变化反演技术,在类太阳恒星的宜居带内发现一颗质量约为地球10倍的超级地球一开普勒-725c。 国际著名科学期刊《自然-天文》(NatureAstronomy)近日发表了这一突破性成果。 那么,这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