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园范文网 导航

领导干部关于民族政策宣讲提纲:党的民族理论及政策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根本遵循和保证

三味园范文网 2024-12-21 09:24:52

  民族问题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关于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为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保证。

  一、党的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

  民族观是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态度。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和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和原则。主要包括十个方面:1、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和任何历史现象一样,是受变化法则支配的,它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的始末”,有它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2、在世界上,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民族。每个民族的存在都有其各自的合理性,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3、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其内容、性质是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变化的,绝不是“独立自主的、一成不变的问题”,民族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问题的解决,不能离开社会整体而独立地去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4、民族压迫的根源是阶级压迫,“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5、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所有民族一律平等”。6、社会主义是各民族的共同道路,“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一切民族的走法都不完全一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7、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应坚持国家的集中统一和民族融合,这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基础。8、要根据各国的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和整个社会发展的利益,正确使用民族自决权。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普遍原则。10、坚持建立各民族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要求“各民族一切工人组织统一起来”,这是解决民族问题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唯一保证”。这10个方面的基本观点,不仅为我们党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民族理论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思想。

  二、党的民族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将民族团结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和总结,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体系。这一政策体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国情,旨在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来说,党的民族政策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民族问题的重要性,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争取各民族解放和团结的目标。1922年,党的二大宣言中首次提出了“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主张,为后来的民族政策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期间,党提出了“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抗日”的口号,进一步加强了各民族的团结合作。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土地改革,赢得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基础。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深化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这一时期,党还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工作的决定》等,有力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同时,党还强调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 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民族政策也更加完善。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党提出了“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重要论断,进一步明确了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此外,党还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行动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改善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民生条件,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进一步深化了对民族问题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0xx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明确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论断,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时期,党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关于支持西藏和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等,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党还注重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三、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实践与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巩固发展。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目前,全国已命名960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创建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生动范例。

  2.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党中央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先后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投入力度。据统计,20xx年至20xx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超过1000亿元,用于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得益于这些政策的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xx年,民族八省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2%,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00元,比20xx年增长近一倍。此外,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近年来,党中央大力倡导和支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鼓励和支持各民族群众走出家门、走进城市、走向市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各地各部门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如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为各民族群众提供了展示才华、增进了解的机会。同时,各地还积极推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努力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通过这些举措,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不断加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4. 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民族地区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法治建设、加强社会治理。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民族地区各项改革,不断完善民族地区治理体系,提高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特别是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了民族地区的安全稳定。此外,各地还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展望未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领导干部关于民族政策宣讲提纲:党的民族理论及政策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根本遵循和保证 》,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
链接地址:http://m.sanweiyuan.com/news/6448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三味园范文网 m.sanweiyuan.com

友情链接: 华博范文网 妙笔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