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园范文网 导航

关于加强国企管理人员“八小时外”行为监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三味园范文网 2025-09-17

  关于加强国企管理人员“八小时外”行为监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国企管理人员“八小时外”行为监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八小时外”管理,历来是国企管理“链条”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八小时内,国企管理人员在单位工作,有各级组织管理,有规章制度约束,容易把握;“八小时外”,即俗称的业余时间,是规章制度难以约束的时间段。然而事实证明,“八小时外”往往是各种问题的高发时段,各类治安案件、家庭矛盾、个人纠纷、交通事故等大多发生在八小时外。统计表明,近年XX集团发生的数起处分及一起职务犯罪案件,其苗头隐患、违纪违法行为也多数始于“八小时外”,其他区属国企的情况大致相同。这些问题的发生,势必影响国企管理人员自身和家庭的稳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甚至可能抹黑国企形象。可以说,管不好“八小时外”就干不好“八小时内”。

  一、国企管理人员“八小时外”在干什么

  通过对部分国企管理人员“八小时外”生活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受访者对“八小时外”生活基本满意或满意的比例达到55%;在意愿选择上,更喜欢与自己家人一起活动占45%,喜欢朋友家庭间的占33%,单独活动的10%,喜欢单位组织仅占5%。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受访者更喜欢小型多样、带有个性特点的活动,如小范围的外出郊游、家庭聚会等,对那些兴师动众、大而全的组织活动兴趣不浓。这也表明,受访者的需求倾向可能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搞联欢、讲热闹有些偏差,他们更希望多参加一些有内涵的,融知识性、趣味性,且能展示体能、智慧和自我风采的活动。

  二、当前“八小时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过去企业的规章制度多是针对“八小时内”制定,对“八小时外”的行为缺乏专门、系统的要求和规范。针对国企管理人员“八小时外”管理的要求和评判标准,除了涉及员干部的《中国纪律处分条例》和国家法律法规,多数国企缺少管理要求和内部配套制度,对国企管理人员因“八小时外”非职务行为受到处分的,只能套用机关事业单位规定,配套处罚的依据往往不够充分、合理。今年《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出台后,也进一步突显出制度落地的迫切性。

  (二)管理基础比较薄弱

  具体表现为:管理网络不健全,社会和家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制度落实不严格,责任追究流于形式;管理者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主动性不强;被管理者不太接受,存在抵触情绪;外界不良诱因较多。相对而言,正面引导和负面制约力还比较薄弱。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八小时外”管理的效果,也削弱了企业管理的整体效能。

  (三)管理举措有些被动

  具体表现为:谈心谈话流于形式,主动出击了解情况不够;分析研究不充分,提前预判不强;引导调控不主动,跟进措施不够有力。存在用应付代替作为,以处置代替管理的现象,致使相关管理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效。这些现象不仅降低了管理的有效性,也导致了一些潜在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三、问题成因分析

  (一)制度不健全降低了管理的针对性、操作性和主动性

  对国企管理人员“八小时外”活动怎么管、管什么?没有专门的规定。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评判标准不太统一,管理者管多了怕侵权,管少了又不到位,操作起来束手束脚,管理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因此,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管理的低效和被动。

  (二)八小时外活动存在隐蔽性、复杂性的特点,增大了管理的难度

  八小时外属于个人支配的时间,往往有很强的随意性和隐私性,行踪难掌握,情况不了解,管理者常常感到无从着手。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个人的行为更加难以监控和管理。这给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思想认识上还存在误区

  有的单位认为,“八小时外”活动是个人隐私,单位不该管;有的认为,“八小时外”行为即使违法犯罪也是由个体自己负责,单位不用管;还有的认为,下班后“看不见、抓不着”,单位没法管。这些错误的认知,直接影响了对“八小时外”活动的有效监督管理。,一些管理者对“八小时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重视和支持,也导致了管理工作的滞后。

  四、思考和建议

  (一)强化教育引导,统一思想认识

  一要弘扬企业文化,提炼打造好“入职第一课”,抓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国企管理人员树立积极健康的“幸福观”,立足岗位成才,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自觉将个人的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使其深刻认识到“八小时外”行为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提高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二要加强法律和纪律教育,使管理人员明确“八小时外”行为的底线和红线,知晓哪些行为是不可逾越的雷池。同时,要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增强管理人员的法治观念和纪律意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远离违法乱纪行为。

  (二)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八小时外”行为监督管理制度,明确具体的管理内容、方式和责任分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单位特点的管理办法,确保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和执行力。例如,可以建立“八小时外”行为申报制度,要求管理人员定期报告个人的重要活动和社交情况,以便企业及时掌握相关信息,进行必要的提醒和指导。

  二是加强制度的宣传和培训,使管理人员充分理解并自觉遵守各项规定。可以通过印发手册、举办讲座、在线学等方式,广泛宣传“八小时外”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要求,确保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熟悉并掌握相关规定,做到心中有数,行动有矩。

  三是强化制度执行力度,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对于违反“八小时外”管理规定的人员,要严肃处理,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同时,要建立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

  (三)构建协同管理机制,形成合力

  一是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沟通协作,形成多方联动的管理格局。企业应主动与管理人员的家庭保持联系,及时了解管理人员的家庭情况和个人动态,争取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同时,要积极与社区、公安等部门合作,共同做好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体系。

  二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动态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收集和反馈管理人员的相关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管理人员的行为轨迹和活动规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是发挥组织和工会的作用,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关心关爱。组织和工会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及时了解管理人员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帮助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管理人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同时,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管理人员的业余生活,引导其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加强国企管理人员“八小时外”行为监督管理,是贯彻落实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全面从严治的重要抓手,是维护国企良好形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抓好这项工作,为国企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加强国企管理人员“八小时外”行为监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内容摘要:《关于加强国企管理人员“八小时外”行为监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模板,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关于加强国企管理人员“八小时外”行为监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相关关键词:管理人员 国企 关于加强 监督管理 八小时,范例,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写作变成一件轻松的手工活。。

© 三味园范文网 m.sanweiyuan.com

友情链接: 华博范文网 妙笔智库 网站地图 原创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