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2025年03月12日)
同志们:按照会议安排,会前我们集体学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等内容。下面,我围绕这一主题,结合个人学和工作实际,浅谈一下体会。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立足于中国国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建设,到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快速发展,再到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带领人民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在这个过程中,推进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特别是近年来,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推动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这些成就和变革,不仅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也为我们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坚持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这些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基本理论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基本路线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和路径,基本方略则具体规定了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障。通过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我们能够确保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还应注重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些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使其更加符合现实需要,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一)坚持的领导,确保现代化建设的方向
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根本的保证。对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体现在制定和实施重大决策上,体现在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上,体现在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上。只有坚持的领导,才能确保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现代化建设。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理念之一。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因此,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人民权益,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化建设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三、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在发展中体现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目标,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要求。它涵盖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各个方面,旨在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还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创新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的战略选择。通过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消费升级,拓展消费空间。要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企业投资,推动贸易便利化,提升对外贸易质量效益。通过内外并举,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发展差距。通过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源泉。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要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体制改革方面,推进法治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重点领域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聚焦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健全地方税体系,增强财政可持续性;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推动乡村振兴。
(二)加强改革顶层设计,确保改革有序推进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确保各项改革举措协同推进、相互促进。要加强改革总体设计,明确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细化改革任务分工,压实改革责任,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要建立改革效果评估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完善改革方案,确保改革取得实效。要鼓励基层创新,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改革局面。
五、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必须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要持续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优化进出口结构,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促进外贸稳中提质。要积极引进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配套法规,保护外商合法权益,吸引更多高质量外资项目落地。要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制造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一)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化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政策沟通,推动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形成合力;要加强设施联通,推进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互联互通瓶颈;要加强贸易畅通,扩大双边和多边贸易规模,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要加强资金融通,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要加强民心相通,开展文化交流、教育合作、旅游合作等活动,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二)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举措。要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探索实行更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要积极推动与主要经济体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扩大自由贸易伙伴范围,提升自由贸易区建设水平。要积极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多边贸易协定谈判,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六、以安全稳定环境保障中国式现代化
安全稳定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前提。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要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国家安全体系,提高国家安全能力。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定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要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和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维护国家安全。要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维护社会稳定。要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平安中国。
(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经济金融安全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保持经济金融稳定的重要任务。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各种因素。要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监管效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稳妥处置地方隐性债务风险,规范地方举债融资行为,防止债务风险积累。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止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引发金融风险。
(二)加强网络安全保障,维护网络空间安全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网络安全力度。要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要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要深入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
七、以的建设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的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障。要坚持以的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的各方面建设,不断提高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保证。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严肃内生活,严明的纪律,净化内生态。要加强的思想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加强的组织建设,选好用好干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员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的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加强的纪律建设,严格遵守的纪律规矩,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要加强的制度建设,完善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执行力。
(一)加强的建设,确保的领导核心地位
的建设是的建设的根本性建设。要坚决维护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在思想上上行动上同保持高度一致。要增强意识,提高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善于从上看问题,善于把握大局。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二)加强的思想建设,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的思想建设是的建设的基础性建设。要深入学贯彻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要弘扬伟大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要深化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教育,增强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要加强思想工作,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一项伟大的历史使命和光荣任务。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周围,以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内容摘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专题研讨发言材料》怎么写,愿为您的文案创作提供精准的策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专题研讨发言材料相关关键词:伟业 强国 全面推进 复兴 现代化,开头语,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让你从此不再是写作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