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园范文网 导航

导学与探究教学之共性偶见

三味园范文网 2024-12-21 09:25:10

  导学与探究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洪潮中两朵靓丽的浪花,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两种优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不论导学,还是探究,其教学的最终归宿都是“努力去教,使你的学生逐渐不需要你的教育,也就是要他们渐渐地越来越多地得到一种能力,能使自己成为自己的教育者。”(苏联·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第21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把这个思想提高到教学原则来论述教学:“要激励学生独立地研究真理”或者“激励学生的认识素质,使他们在掌握和找寻真理中得到发展”(《第斯多惠教育文选》第136页)。同时,导学和探究教学的实践也再次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的教学条件之一,即“使师生发生精神联系的几十条、几百条通道,就是同向人的内心世界的小径,它们是师生之间产生友谊和同志感的最重要的条件”。这种注重师生关系协调和一致的教学民主理念,在辽宁省盘锦市魏书生老师的“合作型”教学风格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他看来“教师和学生的出发点如果都立足于建立‘统一’的师生关系,那么许多矛盾都可以迎刃而解”。导学和探究也正是从根本上摈弃了中国古代传统教学的“师道尊严”及学生“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德国·赫耳巴特)的历史性痼疾,树立起了“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新型教学理念。就导学而言,教师的“导”要通过学生的“学”来实施,学生的“学”要依靠教师的“导”来进行。因此,导学就要求教师能“导”,要“导”得合理,“导”得恰到好处。学生“自学迷惑莫解,须引导;自学思路闭塞,须开导;自学兴趣索然,须诱导;自学迷途待返,须顺导;自学郁结淤滞,须疏导;自学缺漏薄弱,须辅导;自学背离方向,须教导。凡此等等,皆需因时因势,采用不同的导法与学法。如能学之有术,始能学有创造”(黎见明、彭华生著《语文导读与创造学法》第38页)。从某种意义上说,导学融汇了我国传统教育的精髓及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教育模式。

  探究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在探究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支持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成为积极的探索者和问题解决者。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教学的核心在于“做中学”,即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这与传统的“听中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最终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促进了他们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施导学与探究教学,学校和教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和调整。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其次,学校需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支持系统,包括图书资料、实验室设备、网络平台等,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此外,学校还应鼓励和支持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共同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导学与探究教学的应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又如,在科学课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再如,在社会课程中,可以通过模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导学与探究教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教学方法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例如,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在某些情况下仍然是必要的,尤其是在教授基础概念和原理时。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灵活选择和组合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导学与探究教学的成功实施还需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家长应当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社会各界也应关注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资源。

  总之,导学与探究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应当不断深化对导学与探究教学的认识和理解,积极探索和实践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模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人士共同的任务。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的贡献。

导学与探究教学之共性偶见 》,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
链接地址:http://m.sanweiyuan.com/news/6451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三味园范文网 m.sanweiyuan.com

友情链接: 华博范文网 妙笔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