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管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专题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以来,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建设和思想工作,多次就相关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并提出明确要求。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特别强调了“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守正创新,是贯穿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报告将“守正创新”纳入大会主题,列入“六个必须坚持”。强调,“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以守正创新为方式方法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应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和方法论意义,并自觉将其贯穿思政课建设全过程。借此机会,我谈几点浅见,以供大家参考。
在“守正”中筑牢根基,把稳思政课定位和方向。“守正”即守办学之正、师道之正、育人之正。守办学之正。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国情办教育,坚持教育服务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办好思政课,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课程建设与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推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培养学生的认同、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确保思政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守师道之正。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思政课建设的关键。我们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守育人之正。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思政课的核心目标。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案例教学、讨论交流、社会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参与热情,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创新”中提升质量,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创新是推动思政课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不断探索思政课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首先,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要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和国际视野的内容,使思政课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平台、虚拟仿真等,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果。,要在评价体系上进行创新。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既重视结果评价,又注重过程评价,既看学生的学成绩,又看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融合”中形成合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思政课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思政课与其他课程、与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融合,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一是要加强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各学科教师都要承担起思政教育的责任,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二是要加强思政课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要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开展主题教育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惯。三是要加强思政课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融合。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通过这些举措,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
思政课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深化对“守正创新”的认识和实践,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政课建设之路。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周围,深入贯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推动思政课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在省管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专题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学校)》内容摘要:《在省管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专题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学校)》怎么写,愿为您的写作提供深刻的主题和思想。在省管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专题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学校)相关关键词:座谈会上 发言 高校 专题 学校,格式,欢迎阅读。并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