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园范文网 导航

用最优方法引导学生面向教材---谈物理教学设计

三味园范文网 2024-12-02 01:38:14

  新教材呈现给学生和教师的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和资料,它“不求以‘简明、轻快’的方式给出知识,而是努力把得到知识的过程适当展现给学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范本。增大了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空间,给了教师充分展示个性化教学的机会。“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受教育者”转变成“探索者”。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将教材、教师、学生的资源及当地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才能生成教师上课的教学设计。那么,新课程教学设计该如何进行?才能以最优化方式带着学生面向教材,实现新课标的目标呢?下面以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摩擦力》为例来说明物理教学设计。

  胸有教材和学生,设计“教什么”、“学什么”。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必要因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是教学设计的基础,《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因此,在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服务。所以,学习目标的阐述必须明确、具体、具有可检测性。《摩擦力》一节的教学目标可阐述如下:①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会判定其方向,会利用公式F=μFN计算滑动摩擦力,知道动摩擦因数与什么有关,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其大小、方向,知道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学会实验时如何把握实验重、难点、注意点,在实验中培养观察、思考、应变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实验,体验实验中的一切,展示创造的才华与个性,提升合作的技巧和责任,收获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知物理就在身边,体会物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体现“为什么教”、“为什么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紧密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摩擦力》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从生活实例入手,如滑板车的滑行、汽车轮胎的设计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作用及其重要性。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例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摩擦力的直观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教学内容还应该包括一些拓展性的知识,如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系数差异、摩擦力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三、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确保“怎样教”、“怎样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对于《摩擦力》这节课,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如测量不同物体表面间的摩擦力、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让学生亲手操作,亲身体验。通过这些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此外,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有效运用教学评价,促进“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更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在《摩擦力》这节课的教学评价中,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如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等。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五、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教法”、“学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在《摩擦力》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生动的动画,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形象具体,易于理解。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讨论、互动问答等活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个性化指导”。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摩擦力》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提供更多的挑战性任务;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逐步提高。同时,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有效运用教学评价、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方式,构建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在《摩擦力》这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贡献。

用最优方法引导学生面向教材---谈物理教学设计 》,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
链接地址:http://m.sanweiyuan.com/news/3583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三味园范文网 m.sanweiyuan.com

友情链接: 华博范文网 妙笔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