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矛盾纠纷化解,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近年来,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组织推动、多元调解和源头治理,持续提高矛盾纠纷化解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主要做法如下:
一、强化组织推动,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保障
(一)加强工作领导
县委会议每月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判。通过专题会议的形式,全面掌握全县工作的整体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针对复杂疑难案件,建立专项工作组,确保责任落实到位,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二)坚持领导接访下访
县级领导常态化开展开门接访和主动下访工作,每天安排一名县级领导在群众工作中心接待来访群众,现场交办矛盾问题。对于重大事项,县级领导直接包案,通过“四下基层”活动(即领导下基层调研、接待日、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现场办公),深入基层一线,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了解实际情况,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还开展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和化解重信重访等专项行动,确保各类矛盾纠纷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三)加强多元化解
对于一般性矛盾纠纷,鼓励引导当事人通过自愿和解、依法调解等方式,及时就地化解。充分发挥“五老人员”(老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的作用,利用村规民约,协商解决争议。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部门及时介入,明法析理,阐释利害,积极引导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每周组织律师、法官、司法所长开展一次在线培训,确保政策理解到位,法律讲解到位,提升化解质量。对于可能引发重大不稳定因素的矛盾纠纷,采取挂牌督办、领导包案等方式,统筹研究针对性措施,及时调处。对于群体性、涉众性矛盾纠纷,充分发挥23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的作用,防止矛盾升级、风险外溢、关联叠加。
(四)加强专班推进
对疑难复杂事项,成立工作专班,按照一个事项、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事一策、一抓到底的工作模式,紧盯时间节点,实行挂图作战,项目化推进解决。县委、县长主持召开积案化解专题会和推进会,政法委每周主持召开一次工作联席会议,专题听取汇报,分析研判案件,研究方案措施,有效推动积案化解。
(五)坚持依法解决
对进入诉讼环节的矛盾纠纷和涉法涉诉案件,督促指导办理案件的政法机关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坚持严格公正司法,高质量办好每一个案件,并同步做好以案释法说理、心理疏导干预、困难帮扶救助等工作,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服判息诉”。
二、强化多元调解,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实效
(一)构建多层次调解体系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调解网络,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工作格局。县级层面设立联合调解中心,整合各部门资源,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乡镇(街道)设立调解工作站,负责辖区内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村级设立调解室,由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等组成调解小组,第一时间介入,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托信息化手段,搭建网上调解平台,方便群众随时随地申请调解,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创新调解方式方法
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创新调解方式方法。一是推行“网格+调解”模式,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融入网格化管理,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二是实施“调解+心理疏导”机制,在调解过程中引入心理咨询师,帮助当事人缓解情绪,促进矛盾双方理性沟通;三是开展“调解+普法宣传”活动,通过案例解读、法律咨询等形式,增强群众法治意识,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
(三)发挥社会力量作用
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合力。一方面,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行业内部矛盾纠纷的自主解决;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志愿者队伍、公益组织等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调解服务。,还设立了矛盾纠纷化解奖励基金,对表现突出的调解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广大调解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三、强化源头治理,夯实基层平安法治根基
(一)坚持依法决策行政
加强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程序,确保决策科学民主合法。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均邀请专业法律人员作为第三方参与,提供独立意见,保障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用足用好法律顾问力量,当好依法决策的参谋助手,确保各项决策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因决策失误引发的矛盾纠纷。
(二)坚持培树法治信仰
立足“全民守法”目标,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浓厚法治氛围。一方面,抓好重点人群的普法教育。围绕领导干部、青少年、农民等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活动,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精准性和实效性。针对领导干部,举办法治专题讲座,增强其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针对青少年,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培养其从小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针对农民,组织法治夜校,普及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另一方面,严格落实“谁谁普法”责任制。哪个机关、哪个工作人员,就由哪个机关、哪个工作人员普法;在哪里就在哪里普法。法官、检察官、行政人员、律师等,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通过具体行为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增强群众对法律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三)深化基层社会治理
以创建“平安乡村”“平安社区”为抓手,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一是健全完善基层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居)委会、居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事务管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二是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技防设施投入,推广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提升社会面治安防控能力。三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短板,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增强群众的归属感和满意度。四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县通过强化组织推动、多元调解和源头治理,不断探索创新矛盾纠纷化解的新路径新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内容摘要:写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时词汇总是不够充分?下面和大家收集整理的几篇《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格式如何写,愿大家能喜欢,一起参考吧,您也可以查阅更多文档《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相关的范例。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相关关键词:调解 经验交流 矛盾纠纷 材料 工作,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助你无忧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