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当用贤治国理政,人才是关键。
国家之强盛,必源于贤才荟萃;王朝之倾颓,常始于用人失当。
人才乃立国之本、兴邦之基,犹如巨厦之栋梁、大川之源头,其得失关乎社稷存亡、天下兴废。
纵观青史,凡盛世之兴,必见群贤毕至;而乱世之起,多因才路壅塞。
故明君治国,必以招贤纳士为第一要务,以知人善任为根本大计,以制度革新为保障发展之门径。
为政之道,任人为先。
“任人唯贤”出自《尚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意思是任用官吏当取贤才,任用下属应选忠良。
纵观中国历史,可谓一部朝代更替史和国家发展史,其实质乃一部人才任用史,表现为得贤则兴,失贤则衰直至灭亡。
不少思想家都将用贤与否视为国家兴衰的关键。
《论语》中孔子回答仲弓问政就鲜明提出“举贤才”;《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荀子提出“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
很多家都贯彻这个思想,历史上才有了周文王渭水访姜太公、周公一饭三吐哺、萧何月下追韩信等脍炙人口的礼贤故事。
魏晋时期袁准在《袁子正书》中作了总结:想要立足于天下大道而智慧不至穷尽,兴办天下的大业而思想不至枯竭,统一百家之言而口舌不会劳累,兼听古今言论而心志不会疲倦,只有使用贤才这一个办法,究其本质,贤才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安邦必须广纳贤才、
《用人当用贤》内容摘要:用人当用贤治国理政,人才是关键。 国家之强盛,必源于贤才荟萃;王朝之倾颓,常始于用人失当。 人才乃立国之本、兴邦之基,犹如巨厦之栋梁、大川之源头,其得失关乎社稷存亡、天下兴废。 纵观青史,凡盛世之兴,必见群贤毕至;而乱世之起,多因才路壅塞。 故明君治国,必以招贤纳士为第一要务,以知人善任为根。